市場景氣度不佳時,適時適度減停產也是生產力,也能成就競爭力。
石油和化工上市企業高質量發展調研反饋的情況以及上市公司財報數據顯示,在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幅度加大、下游景氣度走低時,適時適度減停產,將工作重心向戰略調整、組織重構、管理再造等方面傾斜,待預期基本面恢復后再逐步提升開工率,企業利潤也隨之漸漸回升。比如,雙向拉伸聚丙烯噸產品利潤8月跌至-200元后開始逐步修復,并于9月中旬重回盈虧線以上,利潤抬升到50元,就是企業主動作為的體現。
戰略性虧損之外的虧損,帶不來高質量發展。盈利與否,特別是凈資產收益率,是衡量企業發展好壞的重要指標。在變革的非常時期,不進行戰略和戰術調整,在市場的大浪中就會行船不易。
不少企業反映,今年以來,化工原料市場部分產品的價格波動可謂是驚心動魄。比如,苯胺從9月初的1.03萬元(噸價,下同)暴漲至9月底的1.37萬元,“十一”假期過后一周內又暴跌上千元;硫黃從近期低點850元上漲近40%,到達1180元的高點后,連下3個臺階,10月16日已跌至932元附近。
雖然價格傳導周期在縮短,但對化工企業來說,從原材料傳導到產品的周期明顯短于從產品向下游應用領域的傳導周期,部分接近終端消費的領域更是難以傳導。原材料劇烈漲價時,產品報價嚴重倒掛,利潤無從談起;原材料價格暴跌時,下游采購觀望情緒濃重,銷售和報價變成困難事。在價格走勢變成劇烈波動“心電圖”的新局面下,該如何調整?
一部分企業選擇了跟隨市場調整開工節奏。從4月新一輪調研走訪開始后調研組跟蹤的情況看,市場主流報價低于成本價時,不少領軍企業選擇了暫停報價、降低開工率甚至短暫停產;待主流報價回歸到成本線以上時,再逐漸恢復報價和生產。這一舉措對企業報表的改善,特別是利潤的改善非常明顯。
“下游企業更需要的是原材料價格的穩定,高位的穩定和低位的穩定都好過價格的大起大落。”順應呼聲,另一部分企業選擇了調整定價體系,從成本導向定價轉向需求導向定價,將市場需求狀況與價格彈性納入定價決策范疇,將下游企業產成品庫存納入考量范圍,并以此為依據動態調整公司生產節奏。
不論是哪種方式,這些企業都將盈利能力放在了產銷量的前面。企業有利潤,才能支撐科技創新投入,提高全員勞動生產率,幫助企業由“紅海”駛向新的“藍海”,才能全面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分析全球知名化工公司的戰略后,我們更加明顯地感受到,利潤和現金流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連續多年穩居全球化工企業50強榜首的巴斯夫公司,在其最新戰略中就明確提出,“目標是將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水平每年提高3~5個百分點”。
從這些上市公司的變化來看,與落后產能退出是塑造競爭力、生產力一樣,適時適度減停產也是生產力和競爭力,也是穩增長。
10月下旬以來,隨著裝置檢修供應縮減、原材料磷礦石價格上調、東北地區冬儲需求跟進,磷酸一銨價格持續上揚。截至11月3日,湖北地區磷酸一銨(55%粉狀)出廠價為3250~3300元(噸價,下同),較...
11月5日一大早,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普光氣田硫黃裝車區便熱鬧起來,只見數十輛大卡車早早地排成“長龍”,爭相拉運“普光牌”“金豆子”硫黃;裝車樓下,“瀑布”般的“金豆子”從下料溜管“飛流直下”,在車廂里...
今年下半年,中安聯合甲醇合成裝置保持高負荷安穩生產,該公司緊抓市場機遇,將適時銷售富余甲醇制烯烴(MTO)級甲醇作為“保安全、降成本、增效益”百日創效專項行動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