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在10月20日舉行的文化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產業對接會上,與會企業代表就文化如何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分享經驗并展開探討,“綠色低碳”“責任關懷”“智能化”“中國式管理”等先進行業理念成為大會熱詞,高質量發展理念與先進產業文化建設相得益彰。
《中國化工報》社有限公司黨委委員、董事、副總經理張四代主持本次會議。
行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鄭寶山給出的回答是綠色低碳、科技創新、開放、安全、協調。他表示:“首先要提高產品質量,其次要提升效益,同時還要堅定文化自信。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行業利潤率不斷下滑,但從石化行業上市公司的年報來看,目前我國石化行業投資還在不斷增長。”
陜煤集團科技發展部杜鵬鵬代陜煤集團總工程師尚建選發表演講。他提到,煤化工行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步驟,近年來陜煤集團積極踐行綠色文化,針對煤炭分質清潔高效轉化利用技術展開研究并建成多個示范工程。“該技術如在業內得到推廣,將大幅降低我國原油的對外依存度,減輕下游環保壓力,同時,也將促進西部富煤缺水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產生巨大社會效益。”他說。
中鹽內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國慶介紹說,中鹽股份由金屬鈉起家,順應時代發展,多年來不斷強鏈、補鏈、延鏈,形成了鹽化工、精細化工和高分子材料生物制藥一體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公司也成為行業龍頭;在低碳理念日漸普及的今日,鹽化工行業又一次面臨機遇和挑戰,中鹽股份也將再次擁抱時代浪潮,積極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業務發展。
“‘心力’管理是將傳統文化精髓與現代企業管理融為一體、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再上升到理論所誕生的土生土長的中國式管理模式。”中國化工作家協會執行主席、江蘇黑松林粘合劑廠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鵬凱解釋說,“心力管理”指管理者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的精力、情感和行動,對員工進行知心、聚心、塑心,進而實現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通過這種管理方式,黑松林公司營造了“大家庭”一般的企業氛圍,并創造了優良業績。
魯泰控股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魏忠勛指出,近年來魯泰化學著力黨建工作,創新提煉了“五融五優 紅色引擎 綠色共享”黨建品牌,并于2023年被授予“全國企業黨建優秀品牌”。魏忠勛說:“目前,公司構建了一線貫通、上下聯通的‘紅色賦能矩陣’,在戰略規劃、企業管理、安全生產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發展動力。”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薛旭金提到,多氟多公司以“做全球氟材料行業引領者”為目標,積極推進企業管理的數字化轉型。通過推進企業管理數字化,該公司的業務流程愈加順暢、部門之間的協同力越發增強,最終實現了企業競爭力的持續提升。
卡博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區安全、職業健康、責任關懷經理袁建明則表示,責任關懷理念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區別于傳統管理方式,責任關懷理念要求企業對產品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關心客戶和最終產品的應用,關注并解決公眾的關切。”袁建明說,“卡博特是我國國內推行責任關懷的先行者,這一理念也正逐步為更多行業企業所接受、推崇。”
“我們致力于為企業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濟寧市投資促進局招商二部副部長李慧介紹說,經過多年產業培育發展,濟寧市高端化工產業已形成以煤化工為特色,鹽化工、生物化工、橡膠制品等融合發展的工業體系,煤焦化、煤氣化產品鏈條逐步延長,焦炭、甲醇、焦油加工、二三酸、針狀焦產能在山東省均排名第一。她表示,未來濟寧市將重點聚焦高端化工和新材料等產業,助力我國石化行業高質量發展。
“文化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企業家論壇同步舉行,魏忠勛、薛旭金、郭國慶、劉鵬凱及啟康保(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涵等圍繞弘揚產業精神、建設先進企業文化、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等主題展開交流。
《中國化工報》社有限公司文化產業部主任孫書博主持本次論壇。
圖:張育/攝
生態環境部等11部門7日公布《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間甲烷排放控制目標。這是我國開展甲烷排放管理控制的頂層設計文件。甲烷作為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具有增溫潛勢高、壽命....
在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技術裝備展區,科思創、3M、陶氏等知名跨國化工企業展示了其綠色低碳及環保最新技術成果和應用場景,并與國內企業合作簽約。
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要錨定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持續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守牢安全底線,健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