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河南中匯電子新材料有限公司獲悉,公司年產10萬噸新能源配套電極輔助材料及循環綜合利用項目一次投料開車成功,胺化合成裝置順利產出高純度N-甲基吡咯烷酮(NMP)產品,純度達到99.96%,實現了我國NMP工藝技術的一次重大突破。
隨著我國及全球新能源產業的不斷發展和技術進步,市場需求不斷增長,材料升級不斷突破。中匯電子堅持以自主創新持續推動技術迭代與更新,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競爭力,摒棄國內行業傳統反應設備結構型式,首次采用最新技術和新型裝備,自動化控制水平高,分段式反應控制精準,實現主要產品NMP純度≥99.95%,產品純度為國內最高。
中匯電子項目于2022年8月開工建設,由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EPC工程總承包,為國內同類裝置首次采用“交鑰匙”工程,一期項目建設5萬噸/年高純γ-丁內酯(GBL)裝置,5萬噸/年高純N-甲基吡咯烷酮(NMP)裝置,2萬噸/年N-甲基吡咯烷酮(NMP)循環綜合利用裝置,運行顯示工藝技術指標優于各項設計要求,可充分為新能源行業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及半導體、集成電路芯片、液晶顯示面板等高端領域提供超凈高純專用材料,推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健康發展。
本次裝置投料開車成功,標志著中匯電子10萬噸/年GBL/NMP裝置全面進入生產運行階段。中匯電子將秉承“高端、高效、高譽”的經營理念,嚴格恪守高品質的行業規范,堅持專業化、高端化、差異化引領,持續構建滿足不同客戶個性化需求的專業服務體系,致力于成為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的卓越供應商。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光伏與節能材料重點實驗室潘旭研究員和田興友研究員團隊等在反式鈣鈦礦太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10月31日,中國石化部署在塔里木盆地的“深地一號”第二口特深井順中1斜井鉆至9316.27米完鉆。這對于實現順北油氣田新領域新層系的超深層油氣勘探突破和資源接替意義重大。